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厚生省《COVID-19 治疗手册》,被这群中国医生紧急翻译出来了!

J-Med NEJM医学前沿 2022-12-30

与我们一衣带水,「与子同袍」的日本医疗同道,从2020 年初的第一波疫情冲击开始,一直遭受不间断疫情挑战,至此,已经经历第八波冲击。


疫苗的普及以及奥密克戎毒株的致死性减弱,一部分让人对情况变化感到放松,但12月初“新十条”的逐渐落地和实行,COVID-19 在中国国内加速流行,依然给医疗资源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过去两年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对 COVID-19相对立体的认识,中国医科大学日本校友会组织了数十名校友,为我们紧急地翻译出日本厚生省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手册(第8.1版)》治疗方针及其它相关资料。


该手册内容含括七个章节,分别是日本同道对COVID-19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认识、临床特征、诊断和上报方式、临床分型及管理、药物治疗原则、院内感染对策,以及出院标准、隔离解除标准等工作细节。


一嘉医课(J-Academy)获得了团队的特别授权,对本手册的翻译、制作团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并在本文中对该手册的关键内容进行分享。另外,文末为各位提供其双语全文文档的免费阅读和下载入口,希望上述内容能为新冠流行中辛苦奋斗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医科大学日本校友会翻译团队访问


J-Med:

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参与翻译/制作这个治疗手册的团队吗?


本次完成这本手册翻译和制作的是中国医科大学日本校友会。这是一群活跃在日本和中国的医疗及科研第一线的医学博士的团体,校友们拥有共同的祖国和母校,也都曾经或正在日本留学或工作。


部分校友持续关注着中日两国新冠相关的医疗信息的更新,考量到日本在过去两,三年抗疫中所累积的经验,可能对目前正在经历感染高峰的国内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在短暂的信息交流后,决定在校友会内部招募翻译志愿者,并迅速进行排版和发布,希望能对国内同行有一点启发,为祖国的抗疫之战尽一份微薄之力。


J-Med:

这本手册的信息是否会因为中日两地有差异而无法直接使用?


我们也有过这个担忧,但是最终打消了疑虑。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目前日本流行的新冠毒株是以奥密克戎为主,这和中国目前流行的毒株是近似的,因此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流行病学表现有近似性。


其次,因为日本和中国的人种都是东亚人种,我们认为不同人种因其基因表现的多样性,因此可能在感染后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差异上较小,因此此手册的内容还是有一定参考性。


再次,我们在组织翻译之前,对手头上掌握的资料进行了梳理。发现这个手册在今年经历两次更新,一次是 2022年2月,一次是2022年10月,我们选用了10月更新的8.1版本进行了制作,希望用最新的资讯来满足目前的信息需求。


J-Med:

你们在翻译制作这个手册过程中,对这个手册中的内容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确实是有几点突出表现。


首先是这个手册的每一部分内容所应用的证据都会分别非常清晰地展示在该部分的结尾,而且其所属的证据级别亦非常清晰地陈列,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其展示有选择地溯源或进一步了解。


其次是日本人的工作事无巨细的特点,亦反映在这个工作手册中。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手册的编写人员,提前考虑到很多真实世界场景,使用本手册内容对工作进行指导,你会发现你工作中下一步遇到的问题手册中亦有解决的方案供参考。因此我们作为临床工作人员,感觉实际操作性较强,是一本真正的指导手册。


J-Med:

这本手册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群阅读和使用呢?


这本手册覆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全文包含七章,从微观层面对COVID-19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认识,到临床特征、诊断和上报方式、临床分型及管理、药物治疗原则、院内感染对策,亦包含关于出院标准、隔离解除标准等管理工作细节。


另一方面,这本手册的用语比较通俗易懂,不论是日语原文还是中文译文,都可以轻松阅读。因此,我们认为不论临床工作人员、院感控制人员,参与卫生管理工作的人员,还是对于普通感染者、未感染者;不论较高级别的教学医院,或者基层卫生机构都适用。虽然无法完全套用上面的内容,但拿到这本手册,读起来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有助于抗疫中的答疑解惑。


这本《COVID-19治疗手册》主要讲了什么?


下文根据国内读者较为关心以及讨论较多的主题,精简部分内容呈现给读者,全文内容可在文末扫码免费获得。


1. 关于变异株和病死率


至2022 年 9 月,世界范围内检测出的病毒几乎都是奥密克戎,BA.5谱系已成为其中的主要流行株。而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 (WHO)等的评级意见,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依据传播能力及抗原性变化, 认为日本国内最值得关注的 SARS-CoV-2 的变异株 Variants of Concern (VOC)为 B.1.1.529 谱系 (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状况请见表1-1。



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株,虽然感染人数有史以来最多,但是需人工呼吸治疗的重症患者较少。另一方面,以超过 80 岁的高龄老人为主的死亡人数也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图 1-2)。



2. 奥密克戎和流感没有区别吗?


SARS-CoV-2 首先感染鼻咽部的上呼吸道。多数患者在症状开始后约一周痊愈,部分患者会发展至下呼吸道,此外,也有患者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ARDS)。


根据日本 COVID-19 住院患者登记表 (COVIREGI-JP),在流行初期 (2020年3月至2020 年7月) 2636 例住院病例的重症情况为:无需给氧治疗 (62%)、给氧治疗(30%) 和机械通气 (9%)。并发症中,血栓栓塞被认为是 COVID-19 的特点之一,并可导致死亡。


重症患者通常具有高龄和肥胖等危险因素。儿童一般病情较轻,但若有严重基础疾病,有必要予以注意防止重症化。此外,部分孕妇也可能容易发生重症。


仅凭临床症状很难区分 COVID-19 和流感。根据当地疫情情况,诊疗同时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考虑到流感和 COVID-19 两种可能性,需要同时检测。


3. 哪些人可能会出现重症?


截至 2022 年 6月30日,根据日本的行政联络和上报情况,通常将以下列为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患者重症化程度评估和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这些辅助的灵活应用,医疗质量将得到提高,医疗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


根据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 (32 项研究;10491 名住院患者),以下 10项标志物和机械通气及死亡相关性显著增加:


 (1) 淋巴细胞减少症

 (2) 血小板减少症

 (3) D-二聚体增加

 (4) CRP 增加

 (5) 降钙素原增加

 (6) 肌酸激酶增加

 (7) AST 增加

 (8) ALT 增加

 (9) 肌酐增加

 (10) LDH 增加等


4. 疫苗预防发病和重症的效果如何?


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奥密戎毒株流行期间(2022 年 1 月)的预防效果。第 2 剂接种后的 0 至 2 个月的有效 (预防发病效果)为 71%,随后的 2~4 个月为 54%, 4~6 个月为 49%,6 个月以后的有效率为 53%,追加接种后约 2 周 (中位数16 天)的有效率为 81%。



5. 并发症


COVID-19 可引起呼吸道以外多种器官、脏器疾病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这些呼吸道外的病变部位中也可检测出 SAR-CoV-2。另有一些报告提出相斥观点, 认为目前并不能确定 SARS-CoV-2 是否会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脏器感染。呼吸道外组织的损伤是由 SARS-CoV-2 感染直接造成,还是由感染后的宿主应答变化引起,还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牵涉的包括:呼吸衰竭、心血管系统问题,血栓栓塞症、炎症并发症、于其他病原体的合并感染·继发感染等。


6. 儿童感染及儿童重症、死亡病例


迄今,儿童 COVID-19 病例少于成人,但儿童在阳性检测病例中的比例正在上升,且已出现死亡病例。(截至 2022 年 3 月 15 日:10 岁以下占阳性病例 12.5%,10~19 岁 13.4%, 20 岁以下死亡 10 例)。


在本手册中,对儿科病例的临床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儿科重症、死亡病例、感染传播途径、 COVID-19 流行期间儿科的疫苗接种以及儿科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MISC)等进行了概述。


日本重症监护医学会儿科重症监护委员会对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儿科病例重度和中度病例鉴定的相关资料表明,第七波中儿童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急性脑病(25.0%)、 COVID-19 肺炎 (19.7%)和惊厥 (16.4%)。小儿中重症的年龄层分布为新生儿 (0.7%)、学龄前儿童 (49.3%)、小学生 (29.6%)、初中生 (4.6%)、高中生(4.6%)。


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在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日本共确认了 41 例 20 岁以下的 COVID-19 感染后死亡病例。年龄分布为 0 岁 8 例 (20%)、1~4 岁 10 例 (24%)、 5~11 岁 17 例 (41%)、 12~19 岁 5 例 (12%)、不详 1 例(2%),约一半病例年龄在 5 岁以下。


7. 孕妇病例特征


已明确的是,妊娠后半期的感染会增加早产率并增加孕妇重症化风险。另外,目前尚无孕早期和孕中期因感染导致胎儿先天性异常的报道,宫内感染也很少见。年龄 31 岁以上、妊娠 21 周后的感染、 BMI25 以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等合并症 (既往或现症)是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其他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妊娠期间接种疫苗可降低新生儿住院的风险。据报道,所有导致死产或危及母婴生命状况的感染,均为未接种疫苗病例。日本妇产科学会和日本妇产科感染病学会建议不同孕周的所有孕妇都应积极接种疫苗。


8. COVID-19 后遗症


WHO 将 COVID-19 后遗症定义为持续 2 个月以上且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症状。 2-9 总结了典型后遗症。其主要表现有以下这些内容:



9. 病例管理及住院标准


新冠流行初期是通过疑似病例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疑似病例监测、病原学检查及报告, 2020 年 2 月 1 日之后开始作为指定传染病来报告。自 2021 年 2 月 13 日开始由于传染病法的变更,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指定传染病”变更为“新型流感等传染病”


基于报告,日本将重症风险较高、中度和重症的患者列为建议住院或治疗的对象。(表3-1)



自 2022 年 9 月 26 日起,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为保护高龄等重症风险较高人群,已将报告对象从所有患者限定为下方四部分人群,并强化保健医疗体系,突出重点。

① 65 岁以上;
② 需要住院者(也包括即使诊断时不需要立即住院,医生判断有基础疾病因而有可能需要住院的情况);
③ 有重症危险因素,同时需要进行抗新冠药物治疗者*2 或者有重症时由于感染新冠而需要吸氧者;
④ 孕妇。

10. 临床分型及管理

对重症度分类及各级别管理进行说明推荐病情有较高恶化风险患者及中重度感染患者住院治疗,其他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度感染者居家隔离并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或集中隔离疗养。

关于轻症和中症患者,原手册给予具体的治疗建议,亦有部分建议有别于国内主流意见,并具有参考意义,如轻症患者建议定期检测指尖血氧饱和度,在居家自行治疗时,在什么条件下应就诊,应如何就诊。

中症患者应常规检测何种指标判断病情及进行预后判断。

(图片更多备注说明请见原文)

COVID-19 重症肺炎,临床还进一步划分了L 型 (相对轻症)及 H 型 (重症)两类

其相关信息为:
  • 尽管哪一种都需要高 PEEP,但呼吸疗法及镇静方式有所不同。
  • 一部分 L 型可进展为 H 型,但是由 L 型向 H 型转变的过程很难判断。
  • 妥善的治疗,需要重症医学的专门知识及监护体制。
  • 不属于这两种分型的患者,需考虑个体化治疗。




11. 基本用药原则

COVID-19 中,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发病后数天内的病毒增殖,以及此后 7 天左右引发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因此,在发病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或中和抗体药物,在发病 7 天以后中症或者重症的患者给予抗炎药物显得很重要。在此,轻症指没有合并肺炎,无需吸氧;中症是指合并肺炎或血氧饱和度低于 94%(室内空气)或需要氧疗;重度是指要进入 ICU 或需要机械通气或需要 ECMO(体外心肺循环)。

对于有重症化风险患者及相关治疗药物可见:
12. 院内感染的对策

SARS-CoV-2是具有包膜的RNA病毒,高温、干燥、乙醇以及次氯酸钠都能起到消毒效果。针对变异病毒的感染预防策略基本上等同于既往针对病毒的措施。

新冠患者病房区域划分,在手册中也给出了一定指引(图6-1)。

对临终后的流程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手册也做了人性化的设计:



12. 出院标准、隔离解除时间

为过渡到“与新冠共存”的新阶段,根据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自 2022 年 9 月 7 日起对解除隔离的标准进行了调整。但是,住院患者 (包括入住养老设施的人员)仍按原标准执行。此外,由于有症状患者在出现感染症状的 10 天内、无症状者在 7 天内均有成为感染源的风险,因此,即使满足解除隔离的标准,也应督促患者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与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的人群接触。

满足任意临床症状标准或病原体检查标准均可出院。

最后,本手册亦为康复者提供了疫苗注射和其他康复建议,并且针对一些迁延的状况,给予了进一步的信息入口。

上述为本手册的概要信息,原文共 103 页,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免费的 pdf 版本和在线阅读版本,欢迎各位根据实际情况获取。

复「全文」

获取 pdf 

在线阅读

中文全文

在线阅读

日文全文



版权信息
本文由一嘉医课编辑部负责编写或约稿。如需转载,请联系 yun.chen@jiahui.com(或微信:catricoruns)。未经授权使用文章内容及部分内容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